風吹麥田千層浪,顆粒歸倉豐收忙。芒種時節,“冀南糧倉”邯鄲再次迎來豐收季。日前,省內專家對部分麥田進行了實收測產,館陶、永年、肥鄉、邱縣、磁縣、雞澤等地的百畝攻關田畝產達到750公斤左右。
自2013年以來,我市已連續11年躋身全國“百億斤”糧食大市行列,以全省1/10的耕地面積貢獻了全省1/7的糧食產量。面對2024年我國全面實施的新一輪千億斤糧食提升行動,我市多措并舉,靶向發力,為今年夏糧的豐產豐收夯實了根基。
“五良”融合 夯實糧食豐收基礎
今年是我國小麥單產提升行動的第一年。我市以提高小麥單產為主攻方向,推動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
我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在已經建成680萬畝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今年啟動高標準農田全域覆蓋工程,計劃用三年時間新建和改造提升350萬畝高標準農田,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設成為高標準農田,提升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增強作物防災、抗災、減災能力,為打造大面積“噸半糧田”示范區打下堅實基礎。
種子,是糧食安全的根基。我市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培育出成安眾人信、磁縣禾下土兩個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及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肥鄉沃土。成安眾人信、肥鄉沃土的拳頭產品,眾信麥998、沃玉3號入選農業農村部2024年農業主導品種,眾信麥998多次刷新全國小麥高產紀錄,沃玉3號榮獲2022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今年,華中農業大學與肥鄉沃土成功“聯姻”,華農河北生物育種產業研究院落戶邯鄲,助力邯鄲乃至全省糧食作物升級換代。
良好的生產經營方法,是提高農業效益的關鍵。近年來,我市遴選發布水肥一體化灌溉等主推技術34項,“眾信麥998”“馬蘭1號”等主推品種51個,對3000余名高素質農民開展培訓,向不少于10萬名農民進行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將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落實到田間地頭。今年,在魏縣“噸半糧”千畝示范方、曲周“噸半糧”百畝示范田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噸半糧”示范田建設力度,推進整鄉、整縣、整建制示范,在全市打造5萬畝“噸半糧田”示范區。
農機加農藝,減損又增效。農機作業服務是糧食生產的主力軍。我市連續多年爭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在億元以上。目前,全市農機總動力1129.38萬千瓦,小麥、玉米聯合收獲機保有量3.14萬臺,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生產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8.8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以上。
建全良制,為糧食生產提供保障。我市聚焦農業生產薄弱環節和服務小農戶,努力培育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服務專業、競爭充分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市場。全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達到4720家,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超3050萬畝次。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邱縣探索了“全成本托管+保底收益+溢價分享”模式,受到農業農村部肯定。磁縣天道益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典型案例“創新托管服務,助力糧食增產”被評為2023年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2024年,成功爭取邱縣、肥鄉區、臨漳縣、大名縣、廣平縣等5個國家糧食生產托管服務試點,全市申請中央財政支持社會化服務項目資金9863萬元,數量居全省第一。
農技幫扶 精準指導田間管理
農技幫扶田間“把脈”,為農業生產護航。今年以來,全市組織1500余名農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多途徑宣傳科學田管技術,指導農民群眾科學抓好麥田管理。我市積極落實“一村一名技術員”制度,組織全市農技人員包村聯戶,查苗情、查墑情、查病蟲害、查凍害,加強技術幫扶,落實春耕春管關鍵技術措施。同時通過“周末專家行”“周末大講堂”“農技人員走基層送技術解難題”“農技人員培訓”等活動,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指導,為夏糧豐產豐收打好基礎。
我市大力推廣曲周科技小院模式,將高校科技力量和市縣農技站所力量有機融合,新建和提升27個“站院一體”科技小院,實現縣(市、區)全覆蓋。各個科技小院的老師和學生走進田間地頭,發揮自身技術特長,指導農戶運用精細整地、精量播種、播后鎮壓、綠色植保、水肥一體、一噴三防等現代農業生產技術。今年以來,各個科技小院已開展現場技術指導245次、舉辦培訓班37期、服務4805人次。
精心組織 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6月6日,20多臺聯合收割機在臨漳縣崗陵城村的麥田里作業,標志著全省冬小麥自南向北開鐮收割。
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常智介紹:“今年我市小麥播種面積530萬畝,比上年增加4萬畝,小麥苗情好于常年,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為做好今年的‘三夏’小麥機收工作,我們認真貫徹省、市工作要求,切實加強‘三夏’小麥機收作業組織保障,全力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夏收前,市縣兩級農技人員對全市小麥進行了分點位調查測產,530萬畝小麥長勢良好,灌漿開始早,灌漿速率快,預計畝穗數比常年增加1萬多穗,穗粒數比常年持平略增,增產潛能非常可觀。
我市成立“三夏”生產工作專班,實行分片包縣責任制,成立20個包聯組,加強綜合協調調度。農業農村與交通運輸、公安交管、氣象消防等部門建立工作聯系機制,確保“三夏”農機化生產高質高效開展。
“三夏”期間,全市投入農業機械10萬余臺(套),其中聯合收割機2萬余臺。為了便于機手跨區作業,全市在高速出口、國道沿線等地設立了32個接待服務站,落實《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網上辦理、跨區機收免費通行、應急服務電話等政策措施,第一時間解決農民和機手問題。前期,扎實開展機收供需摸底調查,整合全市農機資源,推進縣域間建立合作機制,調配進行跨縣跨鄉作業,有效解決“農機閑置沒活干、農戶排隊沒機用”的區域結構性矛盾。
天氣好壞是小麥收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為了避免突發天氣影響,我市提前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對全市履帶式聯合收割機、糧食烘干設施、農用水泵進行了詳細摸底并建立臺賬,準備履帶式聯合收獲機190臺、烘干設備共252臺(座)、農用水泵23.7萬臺。還與河南駐馬店、南陽、許昌等地建立互助支援機制。同時,邯鄲成立20個縣級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和214個農機應急作業小分隊,市、縣公布24小時服務熱線,專人值守,服務“三夏”機收工作。
夏收中,夏種同步開展,預計6月20日前,全市完成夏玉米播種任務,夏播糧食面積計劃在560萬畝以上。我市將繼續發揮農技人員作用,抓好秋糧作物田間管理精準指導,做到“應種盡種、種足種好”。
來源: 新邯鄲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