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茌平區86萬畝小麥進入收獲期,當地積極做好機收減損和技術服務等工作,用科技手段保障夏糧穩產豐收、顆粒歸倉。
6月3日,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在茌平區馮官屯鎮東封村的一片高標準農田里,種糧大戶曹紅軍正在收割小麥,四臺大型收割機聯合作業,往返穿梭在金色的麥浪中,齒輪轉動之間,麥粒、秸稈有序分離,飽滿的麥粒從收割機的儲糧倉里紛紛“吐”出,田間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剛收的小麥已經送到糧點,每畝比上年多產了200斤,畝產達到1300斤。政府還給派了聯合收割機,我這300多畝小麥,不到兩天就能收完。”曹紅軍高興地說。
茌平區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5萬畝。為提升糧食單產,近年來,當地農業農村部門重點圍繞技術推廣應用和指導服務等方面開展工作,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集成發力,推動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5億斤以上。
馮官屯鎮高級農藝師李其成介紹:“我們結合生產實際,指導農民落實小麥鎮壓控旺、缺墑補灌技術,開展新型農機對比實驗和優良品種展示示范,實施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從總體情況來看,今年小麥明顯好于往年,單產、總產有望再上新臺階。”
近年來,茌平區加快補齊農機化發展短板,做實做細機收減損挖潛提升工作,加大新技術新裝備推廣應用力度,提升農機化作業質量和效益。“‘三夏’生產期間,茌平區上陣耕、種、收各類農業機械1.3萬臺(套),其中新型農業機械3000臺(套)。同時,我們利用農機推廣站、農機專業合作社等專業力量,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機收減損培訓活動,提高農機手機收減損技能,確保夏糧顆粒歸倉。”茌平區農業農村局四級主任科員李光介紹。
來源:聊城日報